《景邁山千年古茶園》

 

一、城市簡介及城市文化簡介

 

(一)普洱城市簡介

 

普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轄9縣1區,103個鄉鎮,總人口256萬,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州市。

 

妙曼普洱 歷史悠久 普洱見諸文字的歷史可上溯至西漢(西元前206年─西元23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從漢朝開始,歷代封建王朝都在普洱設有行政管理機構,有的朝代稱為郡、部、司,有的朝代叫做道、州、府。清代雍正年間(1729年)設普洱府,轄威遠廳、他郎廳、思茅廳、寧洱縣和車裡宣慰司(今西雙版納州)。建國初,設普洱專區,1953年改為思茅專區。1971年改稱思茅地區。1973年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2003年10月,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2007年1月,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

 

妙曼普洱 區位獨特 普洱具有“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區位優勢,與越南、寮國、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86公里,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全境,有國家級一類口岸思茅港和江城  康口岸,國家級二類口岸孟連口岸及17條邊境通道。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推進、昆曼大通道的全線貫通、泛亞鐵路中線的建成,普洱將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黃金前沿。

 

妙曼普洱 資源富集 普洱自然資源豐富,有“懷金孕寶”之譽。已探明黃金儲量103.7公頓,鐵儲量僅瀾滄縣惠民鐵礦就達21億公頓,銅儲量253萬公頓,鉛儲量35.5萬公頓,江城縣鉀鹽礦是全國唯一的可溶固體鉀鹽礦,儲量達2000多萬公頓。全市水能蘊藏量1500萬千瓦,是“西電東送”、“雲電外送”的重要基地。全市林業用地面積4656萬畝,是雲南省重點林區、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產工業基地。全市熱區面積達250萬平方公引,占雲南省的28.6%,位居第一。

 

妙曼普洱 生態良好 普洱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享有“綠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譽。全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間,中心城區海拔1302米,全市年均氣溫18.9℃,年無霜期在315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598毫米,負氧離子含量在七級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7%,有2個國家級、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雲南“動植物王國”的縮影,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綠洲,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被聯合國環境署稱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二)普洱市文化簡介

 

1. 普洱民族文化。全市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漢妮、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61%。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原始古朴,極具魅力。

 

2.普洱茶文化。普洱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普洱茶的故鄉,茶馬古道的源頭。境內有距今3540萬年前的茶樹始祖──寬葉木蘭化石,有2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樹王,有1700多年的過渡型古茶樹,有千年萬畝栽培型古茶樹。普洱茶以獨特的品位、特殊的保健功能和收藏價值,被人們稱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為普洱靚麗的一張名片。

 

3.普洱旅遊度假休閑養生文化。近年來,普洱牢牢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雲南省實施“兩強一堡”戰略機遇,著力建設“國際性旅遊度假休閑養生基地”,並將文化旅遊養生產業列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全力推進生態普洱、和諧普洱、妙曼普洱建設,打造中國著名、世界聞名、世人矚目的普洱國際品牌和“妙曼普洱、養生天堂”的城市品牌,推展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讓世界走進普洱、親近普洱。

 

二、文化旅遊資源介紹及發展情況

 

(一)普洱文化旅遊資源介紹

 

根據國家旅遊分類標準,普洱旅遊資源共有8個主類,主類擁有類達100%;26個亞類占到國家31個亞總類的84%,77個基本類型,占到國家155個總類型的48.4%。境內擁有以無量山、哀牢山為代表的從3307─317米海拔的寒溫熱帶立體氣候;以古茶林、龍血樹代表的植物群落;以太陽河為代表的熱帶雨林,以景東黑冠長臂猿、金山埡口候鳥、太陽河觀候鳥為代表的動物群落;以龍潭、杜鵑湖、普洱湖、糯扎渡為代表的高原湖泊;以宣撫司署、景東文廟、遷糯佛寺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存;以瀾滄江為代表的水景旅遊資源;以付臘溫泉為代表的溫泉旅遊資源等,組成了普洱多樣性的旅遊資源體系。

 

普洱自然人文景觀奇特。境內有一眼看三國的地方──江城縣;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分水嶺──孟連縣;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樹王──鎮沅縣千家寨;普洱茶故鄉、世界茶馬古道源頭──寧洱;中國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瀾滄江;中國南傳上座部佛教佛跡最多的地方──景谷縣;世界最古老的茶園──景邁芒景古茶園;世界第一個普洱茶莊園──柏聯莊園;中國最後一個擺夷古鎮──孟連縣娜允古鎮;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瀾滄縣;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景東縣;全國唯一一個漢妮族自治縣而且是漢妮族支系最多的縣──墨江縣;全國唯一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西盟佤族;中國最後一頭犀牛消失的地方──太陽河;中國最後一個走出深山的民族──苦聰人……這些奇異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風情,構成了普洱奇異的自然人文景觀。

 

根據各地不同特點,現已逐步形成四條旅遊線路︰一是昆曼大通道黃金旅遊線,即昆明市-墨江漢妮族自治縣-寧洱漢妮族儸儸自治縣-思茅區-曼谷。二是“綠三角”原生態旅遊線路,即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擺夷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三是“景景鎮”旅遊線路,主要包括了景谷擺夷儸儸自治縣、景東儸儸自治縣和鎮沅儸儸漢妮族拉祜族自治縣。四是中老越三國文化旅遊線路,主要在江城漢妮族儸儸自治縣境內。

 

(二)普洱文化旅遊業發展情況

 

1.文化產業建設展現新氣象。一是文化建設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中心普洱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健身中心等重大標誌性的文化建築群相繼建成,文化旅遊養生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各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以及村文化示範點、廣播電視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基本形成了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管理規範、運作有效的覆蓋全市的農村文化公共服務網路,文化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已有5項民族文化遺產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人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8人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66項,市級傳承人84人。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試點,景谷縣威遠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二是文化普洱形象不斷提升。圍繞著力打造文化普洱,近幾年來,成功舉辦了“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建設普洱新家園大型主題晚會現場直播演出、第九屆雲南省少數民族道統體育運動會、“五彩雲霞”──CCTV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雲南普洱慰問演出、雲南省第七屆歌舞樂展演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動;圓滿完成了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國普洱茶節開閉幕式演出及些列文化活動;舉辦了第二屆雲南省民族服飾文化節、第九屆雲南省少數民族道統體育運動會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動、江城中老越三國丟包節、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漢妮太陽節、瀾滄葫蘆節、西盟木鼓節、孟連神魚節等特色鮮明、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慶系列文化活動;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社會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享有的文化權益不斷得到保障,文化普洱形象不斷深入人心、人人共享。

 

2.旅遊業發展邁出新步伐。普洱抓住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等有利時機,透過投入引導性資金,用普洱“綠三角”、普洱國家公園等一批帶動性強、效益好的旅遊項目,帶動了一大批旅遊重大項目、特色項目。目前,瀾滄惠民景邁芒景旅遊景區、墨江國際雙胞文化園、墨江國際雙胞第一鎮?墨江旅遊購物城、柏聯普洱茶精品酒店、梅子湖開元溫泉度假酒店相繼建成開業,普洱旅遊環線建成通車;普洱懸崖酒店、拉祜文化風情園、墨江北回歸線旅遊區、思茅平原茶馬古鎮、鎮沅哀牢文化旅遊小鎮、孟連娜允古鎮文化旅遊總體開發項目、西盟縣城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穿衣戴帽旅遊形象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半島品牌酒店、中國養生谷國際生態園正在籌劃建設之中,普洱國際休閑養生部落等項目正式簽約。建成了孟連縣娜允鎮  外村民小組和上允角村民小組、墨江縣聯珠鎮癸能村、寧洱縣同心鄉那柯裡村、西盟縣  梭鎮裡坎村民小組、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村民小組、鎮沅縣古城河西村、景谷縣江東村芒費自然村等多個旅遊特色村,鄉村農家樂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新的旅遊亮點。成立了普洱茶城旅遊開發公司、瀾滄景邁芒景旅遊開發公司等一批旅遊龍頭企業,指導扶持了一批星級飯店、購物店的申請創建工作,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提升。目前,我市共有景區(點)41個,A級以上景區10個;賓館旅店1084家,其中星級飯店79家;餐飲企業5538家;旅遊汽車公司3家,擁有旅遊客運車輛58輛;有旅行社21家,經營國內旅遊業務和入境旅遊業務。基本形成了集旅遊、休閑、度假、養生為一體的旅遊業體系。全市旅遊經濟持續增長,2011年,全市完成接待國內遊客556.43萬人次,同比增長60.24%;旅遊總收入完成29.58億元,同比增長72.87%。國內遊客和旅遊總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三、景邁山古茶園介紹

 

瀾滄縣地處西雙版納、臨滄、普洱3州(市)交匯處,國土面積8807平方公里,有20個鄉(鎮)、160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0萬人。瀾滄縣少數民族眾多︰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25種民族,世居著拉祜、佤、漢妮、彝、傣、布朗、回、景頗等8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9.4萬人,占總人口的78.9%,其中拉祜族21.7萬人,占總人口的43.3%;瀾滄縣是革命老區︰1999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瀾滄為雲南省47個革命老區縣之一;瀾滄縣屬邊境縣︰瀾滄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80.563公里,有5種少數民族跨境而居,有2個邊境鄉、8個邊境村和82個邊境村民小組,有3條邊境通道直達緬甸,是雲南省25個邊境縣之一;瀾滄縣資源富集︰縣域面積居雲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有林業用地面積806萬畝,森林覆蓋率60%;有鐵、鉛鋅、褐煤等30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種可供開發利用,其中鐵礦儲量22億公頓,占雲南省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瀾滄江過境流程142公里,有正在興建總裝機585萬千瓦的糯扎渡巨型水電站;有地熱溫泉45處,最高水溫達90攝氏度以上。瀾滄是茶樹原產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鄉,有全世界迄今發現的連片面積最大、儲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的2.8萬畝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惠民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有全世界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過渡型大茶樹──邦崴千年古茶樹,有11.8萬畝的野生茶樹。瀾滄是《蘆笙戀歌》唱響的地方,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及“蘆笙舞”,有阿朋阿龍尼(葫蘆節)、擴塔節(春節)、山康茶祖節等民族節慶活動,有南嶺  炳野闊拉祜、酒井老達保快樂拉祜等特色村寨,素有“拉祜山鄉,邊陲寶地”之美譽。

 

(一)景邁山古茶園介紹

 

景邁山古茶園位於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和芒景村一帶,距縣城72公里,其核心區及周邊主要有惠民景邁芒景景區、柏聯普洱茶莊園及即將開工建設的普洱市邊三縣茶祖歷史文化旅遊項目──景邁茶祖文化公園。其中景邁村以擺夷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為主,各民族和諧相處,仍然儲存了各自的民族語言、風俗、節慶、祭祀等文化道統。古茶園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總面積2.8萬畝,系當地布朗族、擺夷先民所馴化、栽培,均為上千年的茶樹,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萬畝古茶園。

 

據《布朗族言志》和有關傣文史料記載,古茶林的馴化與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歷713年(西元180年),迄今已有1832年歷史。早在傣歷600年(西元1139年)前,景邁大平掌就出現了茶葉交易市場─“嘎轟”。明代以來,這裡的茶葉已是孟連土司,乃至皇室貢品了。沿著茶馬古道,茶葉遠銷東南亞、南亞等國。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頭人蘇裡亞赴京參加國慶觀禮時,將景邁山古茶林內選采製作的“小雀嘴尖茶”獻給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論談大會上,江澤民主席也把採摘自景邁山古茶園的茶葉作為禮品贈送給各國首腦。

 

2003年8月,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經研究指出︰景邁山古茶園是世界上儲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被國內外專家學人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是茶葉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的發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被聯合國科教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成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評審委員會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旅遊遺產示範區”,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自然人文底蘊獨一無二,是整個普洱市茶產業開發和茶文化旅遊的重要展示視窗。 目前,瀾滄縣製定出台了《民族民間道統文化保護條件》、《古茶樹保護決定》等規範性檔案,正在申報景邁古茶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重點農業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這裡保留著許多文化遺跡,如景邁村的薩迪井(七樹)、金水塘、金塔、千手觀音樹、茶馬古道、佛泉、糯心湖,芒景村的七公主泉、神蜂樹、古柏、茶魂台、八角塔等。

 

景邁芒景古茶園是茶人心中的聖山。古老的茶樹與參天大樹交錯叢生,大山與村落、古茶與房舍、森林與茶人融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這裡各族民眾家家有樹,戶戶種茶,茶與樹為鄰,人與茶為伴,相依相隨,同度歲月風雨。生長在萬木叢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長,無任何污染,品性優良,所產茶葉用古茶樹發出的鮮嫩(芽)葉為原料,經特殊工藝精製而成。常喝景邁茶能美容、健身、消食、減肥、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因為喝茶,在景邁山還喝出了長壽老人。衍生於古茶樹上的“螃蟹腳”(茶茸),品種珍稀,絕無僅有,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清膽利尿,降低血壓之功效。

 

(二)惠民景邁芒景景區

 

2012年5月1日,國家旅遊局邵其偉局長為惠民景邁芒景景區舉行了開園儀式。惠民景邁芒景景區位於瀾滄縣惠民鄉,景區規劃面積217平方公里,項目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級精品旅遊小鎮和普洱茶精神家園的目標,建設成為大型旅遊綜合體驗風景區及普洱旅遊核心景區。項目已組織實施了惠民旅遊小鎮綜合建設、景邁芒景八個村寨的道路、村容村貌、民居改造、古茶園保護、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糯干景區水庫、付臘溫泉開發等建設,主要景點有惠民旅遊小鎮、翁基千年布朗族古寨、糯干擺夷風情古寨等。在2011東亞第六屆SPA尖峰會上,景區被評為“2011中國十大休閑勝地”,景區核心村落芒景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十大最具魅力休閑鄉村”。

 

1.惠民旅遊小鎮

 

惠民旅遊小鎮位於瀾滄縣東南部惠民鄉政府駐地,距瀾滄縣城47公里。小鎮南面與西雙版納州  海縣相連,國道214線縱貫而過。

 

惠民旅遊小鎮是普洱“綠三角”旅遊環線(瀾滄縣、孟連縣、西盟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發展旅遊綜合服務為主的旅遊度假集鎮,將逐步成為遊客休閑度假、體驗茶文化、感受夜生活的旅遊集散中心和綜合旅遊服務中心。

 

2.翁基千年布朗族古寨

 

瀾滄縣惠民鄉芒景村翁基千年布朗古寨,距縣城73公里、鄉政府駐地28公里。全寨共有80戶、380人,其中布朗族295人。

 

翁基布朗族古村落歷史久遠,布朗族生態文化保留和傳承完整,原始風貌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民族特色突出,被譽為“千年布朗古寨”。古寨有古村落、佛寺、寨門、寨心、古柏樹等景點景觀,是以發展布朗族文化旅遊為主的旅遊觀光型村寨。

 

目前,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雲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廣南縣志》記載︰西元前5世紀,以僚、濮為主的部落組成句町國。隋唐時期(西元589年─907年),朴子蠻分佈在景東、保山、雲龍等地,麗江塔城、沿瀾滄江也有濮人部落。明初,布朗族成為風慶縣的主體民族。清代,順寧、慶甸等地布朗族又逐漸南遷。這些布朗族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都留下大面積的茶地,成為雲南茶葉的主產區。所以說布朗族是千年茶農,當之無愧。

 

3.糯干擺夷風情古寨

 

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糯干擺夷風情古寨,距縣城74公里、鄉政府駐地29公里。2011年末,古寨共有146戶、582人,其中擺夷562人。

 

“糯干”傣語的意思是“鹿飲水的地方”。據說,曾經有一大群鹿,經常到這裡來飲水而得名。因為這裡的樹林特別多、溪水特別清、寨子特別靜,人與自然十分和諧。寨子四面環山,在群山之中,造化出這樣一處佳境。

 

古寨儲存有較為完整的擺夷文化和原始古村落原貌,山地擺夷民居獨具特色,擺夷道統風俗濃郁,是體驗和感受山地擺夷原生態文化及風情風貌的理想之地。古寨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1.8萬個以上,村民健康長壽,有“長壽村”之稱,是以發展長壽文化、水文化旅遊為主的旅遊觀光型村寨。有糯心湖、擺夷古村落(水寨)、世界長壽老人葉丙故居、糯干佛寺等景點。

 

(三)柏聯普洱茶莊園

 

柏聯普洱茶莊園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以普洱茶為主題的茶莊園,是一個集普洱茶種植、生產、營銷、科研和普洱茶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多元企業。

 

莊園擁有茶園基地1.1萬畝,借鏡法蘭西波爾多地區紅葡萄酒莊園理念模式,結合景邁山優越的普洱茶資源和獨有的普洱茶歷史文化,高起點打造世界第一個普洱茶莊園,引領普洱茶消費、生活新模式。

 

柏聯普洱茶莊園製茶坊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邢同和執筆設計,全鋼架架構、全玻璃外牆和隔斷的精製廠房,把具有雲南擺夷、布朗族民居特色的木材、茅草、小掛瓦、迴廊、尖頂等元素自然的融入其中,與周遭茶園渾然一體,既方便遊客觀光,又可以保證生產環境的整潔,締造了一座集後現代建築美感和擺夷、布朗族民族特色為一體的“茶園裡長出來的製茶坊”。柏聯普洱茶莊園是一個道統與現代結合的景邁普洱茶莊園基地。能體驗普洱茶從采茶、洗茶、揉茶、晒青、壓餅、包裝、儲藏的全過程,能體驗普洱茶從茶葉到茶杯的全過程。

 

(四)普洱市邊三縣茶祖歷史文化旅遊項目──景邁茶祖文化公園。

 

普洱市邊三縣茶祖歷史文化旅遊項目是依托普洱市瀾滄、孟連、西盟三個縣的“茶源茶祖”、“茶祖崇拜”、“民族茶俗”、“土司貢茶”等文化,以瀾滄景邁山為核心,依托古茶園、現代茶莊園、民族村寨、茶休閑養生項目和少數民族風情文化項目,形成茶祖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在總體規劃佈局上,項目以景邁茶祖文化公園為重點項目,孟連  馬普洱茶文化養生谷和西盟佤山野生古茶樹群落公園為延伸項目,形成“一重點、兩延伸”的空間佈局。項目總投資104億元,其中︰重點項目投資79.3億,延伸項目投資11.4億、配套項目投資3.3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0億。

 

“景邁茶祖文化公園”位於瀾滄縣惠民鄉。在重點項目建設佈局上,按照“1112369”來構建景邁茶祖文化公園,即︰一 座茶祖山即“中華茶祖山”;一個茶文化體驗區;一個茶娛樂區;惠民小鎮的兩個住宅和商業片區;3個普洱茶莊園;6個精品度假酒店;9個古村落提升改造。

 

項目“中華茶祖山”:位於瀾滄縣景邁芒景景區範圍內,規劃面積30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茶祖雕塑、巴郎部落遺址、養心池、祭神壇、哎冷山建設。項目今年內開工建設,項目企業所有人為瀾滄縣景邁旅遊開發公司,規劃投資總額16億元,目前已啟動了中華茶祖山規劃、茶祖雕塑方案征集、設計工作正有序、高效的推進中。

 

 

 

 景邁山 千年萬畝古茶園-(昔日的茶馬古道,今日的景邁大寨) 普洱茶山

 雲南省瀾滄縣惠民鄉- 普洱茶山

 雲南省瀾滄縣惠民鄉-景邁山千年古茶園普洱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