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3-05-31 04:55
這篇文章是給那些…
寫茶書,出茶書的人,寫茶雜誌專欄的人,
在茶葉論壇發言的人(特別是那些不敢留真實姓名發言的人),
號稱喝了普洱茶幾十年的人…等等,
那些自栩為專家就亂批評的人看看…
在茶葉這個行業裡…
我很少看到賣茶的人對茶葉,對社會的回饋與貢獻,
我看到的是為自己利益而損人的批評與鬥爭…
喝茶,品茶的目的是促進身體健康與提昇淨化心靈為目的,
但讓我看到的卻是賣茶的人為自己利益而挑起了以茶為題的戰火…
茶是調劑心靈的良方?還是蠱害心靈的毒藥?
我們無法去改變這些人的思想,
這"是與非"就憑茶友們的智慧去判斷了…
一、老班章茶的發現與啟發
老班章是普洱茶史上的奇蹟。目前,“班章為王,易武為后”的格局,穩定了數年,但是班章茶的出名,也就是最近這十年的事。我想,發掘班章茶潛力的人在某一刻一定是有了頓悟。上千年的普洱茶歷史裡,突然展現出另外一種風格的普洱茶,發掘了班章之美。回到2003年,知道班章茶的人並不多,我相信,如果當時有成熟的標準,班章茶絕對不會脫穎而出。因為班章茶太不符合歷史上的普洱茶口感。誰在突然之間發現了班章茶的價值?似乎現下誰也說不清楚了。但這扇窗的打開,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拒絕承認這是一個偶然的發現,而認為是在經歷了長期實踐後總結出的代表性茶品。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茶→試銷→回應良好→擴大收購→製作→獲得良好市場評價→市場加以炒作→成就名聲。這個流程裡,如果說沒有人蓄意為之,那不可能。由此得到的啟示是︰如果我們有機會找到類似的茶,我們仍然可以重複類似的路去賺錢。所以,有了昔歸,有了冰島,有了茶王樹等等……
關於老班章的頓悟,帶動了整個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甚至改變了普洱茶行業的營運軌跡,雖然有炒作的原素,但我們有必要看到核心,是高品性。所以,自2008年來,古樹純料市場,迄今看不見衰退的跡象。大家漫山遍野去找,找遍了雲南各大茶區的山山水水,的確讓普洱茶更加多姿多彩,對普洱茶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普洱茶的世界,不再單調。這些山頭的發掘,絕對沒有偶然,都是做茶人、愛好者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己的雙腳發掘出來。所以,要頓悟,沒有神話,沒有突如其來的慧眼和神通,踏踏實實走遍山山水水吧。
二、值得尊敬的拼配茶
有一群人痴迷於拼配,總在試圖拼配出完美的茶。經歷了無數原料的拼配後發現,完美的茶是不存在的,然後就退而求其次,按照普洱茶的大致方向來做拼配。這些年,我試過太多不成功的拼配茶,也試過少許成功的拼配茶。應該來說,拼配得成功的茶是極少數。但成功的茶也會讓人非常敬佩。這裡面,也存在頓悟,而這個頓悟,直接造就了幾個成功的品牌。我不相信天賜秘方,因為在拼配的實踐中,也只有千百次拼配,再經過客戶的反覆確認,並存放若干年,再回報感受,才會得到一個及格的配方,而優秀更加難得。無數茶區的原料,工藝的充分理解,才會有出色的拼配。大師也好,老師傅也好,我想無人可以挑戰這個規律。匆匆往茶區一行,甚至憑空想像出的配方,正如太極大師隔空把人打飛一樣,需要徒弟們的配合。頓悟,來自千錘百煉,來自年複一年日復一日的實踐,來自發自內心,全神貫注地投入﹗
三、時間帶來的頓悟
普洱茶是一個非常耗時間的茶,有時,判別茶的好壞,要下結論,得花費5-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因為茶在陳化。研究陳化中的茶,很容易把一生投入其中。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並不是空話。我坦言,目前的普洱茶行業,還不具備成就蘊釀大師和專家的土壤。因為這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行業,系統化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深入,持續的時間,也遠遠不夠。大師或者專家,我的理解要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的確扎根在茶區裡,熟悉至少30個典型茶區茶之特點;
第二,跟蹤研究從鮮葉到毛茶到陳化的全部過程;
第三,的確一手製作或者跟蹤製作百公頓以上的茶,有幾十種產品從鮮葉到老茶這個過程的研究。
一批茶的陳化過程,以20年計算,每年20個品種,要熟悉30個山頭的茶,怎么也得花上30-40年才有發言權吧。所以,慎勿當專家,我輩當自勉,扎實製茶,努力記錄經驗與教訓,不斷改進,為後人儘可能提供真實的資料。二十五年後,或者我們可以評說,關於普洱,我了解了大約百分之五﹗現下,我們才開始入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