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熟茶的製作工藝簡述...

文章日期:2013-05-28 12:03

 

 

   晒青毛茶經過發酵陳化,就演變成普洱熟茶。人工發酵普洱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渥堆,首先將茶葉勻堆,再潑水使茶葉受潮,然後把茶葉堆成一定濃度,蓋麻袋或塑膠袋保濕,讓其發酵。發酵期間的溫度控制很重要,溫度低,發不起來,溫度高,燒堆。必須視溫度變化及時翻堆調節溫度。經過一段時間堆積發酵,茶葉色澤變為褐紅色。渥堆達到適度後,扒堆晾茶,解散團塊,散發水分,自然風干。待茶葉乾燥,再進行篩分分檔,製成普洱散茶。人工發酵普洱茶陳化期比生茶陳化期短的多。

 

  具體的說,普洱熟茶製作工藝要經過原料的採買、毛茶的付製、發酵、翻堆、乾燥、分篩、揀剔、拼配,和壓制、包裝與貯運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極強的技術原素︰

 

1、原料採買︰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而形成的具有獨特陳香的一類茶。因此,晒青毛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普洱茶的品性。

 

2、毛茶付製︰毛茶入廠以後,按級歸堆、付製,要求老嫩基本一致,在進入下一道工序以前,要進行分篩,這樣能起到撈頭割腳的作用,有利於增進發酵的勻度。

 

3、發酵︰普洱茶的發酵,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處理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普洱茶的品性,發酵時,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間,也就是說必須增加茶葉的含水量才能進行發酵,而茶葉的含水量又必須根據茶葉的老嫩、氣溫、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地等不同情況來適時調整。因為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酵類緩慢綜合發酵的過程,在工廠化的生產中,一般採用大堆發酵,潮水後堆高1.0-1.5米,每堆不低於10公頓。潮水堆成堆後,蓋上濕麻布袋,這樣可以起到增濕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發酵的進行。

 

4、翻堆︰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必須掌握好發酵溫度、堆溫,密切注意環境的變化,適時翻堆。發酵室內要求安裝溫、濕度計,茶堆四周要插溫度計,由專人負責記錄溫濕度的變化。新發酵堆成堆後第二天必須進行翻堆,俗稱翻水,再成發酵堆,以便水分分佈均勻。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時須補水,然後再拌勻成堆。一般來說,完成發酵需翻堆5-8次。當然,可根據毛茶的嫩度、發酵場堆溫、濕度及發酵程度靈活掌握翻推的次數。翻堆時要求茶葉無團塊,而且得掌握好溫度。溫度低於40°C,難以達到理想的發酵效果,而高於65°C,則會出現燒心茶葉,造成葉底不展開,味淡,湯色暗。因此,掌握好溫度、濕度是生產普洱茶的關鍵。經過幾次翻堆後,當茶葉顯現褐紅色,茶湯滑口,無強烈苦澀味,湯色紅濃具陳香時,即可開溝進行攤涼。

 

5、乾燥︰發酵和翻堆工序結束後,為避免發酵過度,必須進行乾燥,有機普洱茶乾燥宜用室內發酵堆開溝進行通風乾燥,當茶葉水分含量14-20%,每隔3-5天開一次溝,初期按順序開溝,順序開溝結束以後,按反方向進行交叉開溝,如此循環往複至茶葉含水量低於14%,即可起堆進行分篩。普洱茶的乾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則將會影響到普洱茶的品性。

 

6、分篩︰分篩可以使茶葉達到外形條索粗壯肥大、完整的要求,並依次確定茶葉的號頭。一般圓篩、抖篩以及風選線上使用篩孔的配置,按茶葉的老嫩而定,即我們常說的看茶做茶。根據篩網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篩為正茶、頭茶和腳茶,正茶送揀剔場待揀,頭子經灑水回潮後解散團塊,腳茶經再分篩處理後製成碎茶和末茶。各級別對樣評定,進行分別堆碼。

 

7、揀剔︰根據樣茶和客戶的不同要求,對各級各號頭茶進行揀剔,剔除非茶類物質,揀淨茶果、茶梗和其它夾雜物,揀剔驗收合格後,分別堆碼等待拼配。

 

8、拼配︰根據茶葉各花色等級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不同篩號、品性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相互取長補短、調劑品性、提升質量,保證產品合格及全年產品性量的相對穩定。

 

9、包裝和貯運︰普洱茶的包裝和貯運要符合牢固、整潔、防潮、美觀的要求,必須用食品級包裝材料,外包裝上印有與普洱茶相配套的文字說明、產品條形碼和食品標誌。又因普洱茶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酵類等綜合發酵的過程,而發酵結束後是一個緩慢的酯化後熟過程,因此,在包裝成件後,必須干倉存儲,以利酯化作用的緩慢進行。

 

以上是普洱茶熟茶散茶的加工工藝,如果要加工成緊壓茶,還要根據具體的要求,將揀剔好的散茶經高溫蒸壓,做成各種形狀的普洱茶,然後進行乾燥,讓茶品中的水分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防止茶質的改變,再進行倉儲陳化。

 

普洱茶生茶的製作工藝

 

1、攤涼︰散失鮮葉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過程中有一些香氣物質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為小分子可容性糖。

 

2、殺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採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高溫快速鈍化酵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發一部分水分,利於揉捻成條。

 

3、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4、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晒干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於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5、 蒸壓︰把晒干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裡壓成形。

 

6、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沱茶製法

 

  沱茶是碗形蒸壓蒸,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用普洱茶的毛茶,稱普洱沱茶,屬黑茶類。另一類是晒青的綠毛茶,有下關沱茶、山城沱茶等,屬綠茶類。

 

  沱茶始於時代,是團茶演變而來,原產於雲南省下關市,由雲南西部茶區的鳳慶、臨滄、雙江、永德、  海、普洱、思茅、景洪、保山等縣所產的晒青(又名滇青),集中下關加工而成。在道統習慣上稱為關茶,雲南西部地區對圓團形的物品都稱為,故名沱茶。歷史上下關沱茶暢銷我國各地和東南亞各國,深受人們喜愛;我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中上游一帶,人們一直有飲沱茶的習慣。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下關沱茶供不應求,四川重慶等地也開始生產沱茶,沱茶主要來自雲南省的滇青和四川省的川青和川烘,基本上保留了下關沱茶的品性風格。

 

一、品性規格

 

  GB規定︰沱茶為碗臼形,口徑8.3cm,高4.3cm,單個重有0.050.10.25kg三種,外形鬆緊適度,下茶色澤暗褐油潤,香味醇濃,汽色橙明亮,葉底嫩勻多毫;重慶茶廠生產的沱茶,應用部分滇青,並拼入四川省各地載培的雲南大葉種所製的烘青和炒青,較好地儲存了下關沱茶的品性風格。

 

GB︰茶中含梗3%,灰分7%,雜質不超過0.2%,水浸出物37%

 

二、蒸壓技術

 

1、原料處理︰

 

  沱茶特殊的色、香、味與原料密切相關,沱茶品性風格,不僅與毛茶品種、產地、製法密切相關,相互間的搭配更是提升品性的關鍵之一。

 

  下關沱茶都是用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壓制的,重慶沱茶︰根據外形,內質確定比例,做到四個結合︰即春夏秋茶結合;高山丘陵、低地茶相結合;大葉種與中、小葉種相結合;烘青、炒青與晒青相結合。

 

毛茶進廠後,經過驗收復評,定級歸堆,進行毛茶加工,程式與一般綠茶相同(篩分、風選、揀剔等),只是毛茶規格較肥大。緊門篩為5-6孔(配置一定規格的篩網進行複抖,又稱規格篩)。割腳篩為24孔,篩分的三、四口茶,經7孔和5孔抖篩。抖底拼作蓋茶,抖面和其它各口拼為底茶,除去碎片、末、梗子及茶灰,然後複火,使水分保持在12%左右。

 

2、稱茶與蒸茶

 

  各種沱茶不同重量的規格有三種(50g100g250g),按下式計算出每次的稱量︰

 

 

 

  稱茶重量= 成品標準重量×成品標準干度  

 

  原料實際干度(1-加工損耗率)

 

例如︰成品標準重量為250g,標準干度為91%,半成品干度為88%,加工損耗率為1%,則稱茶重量為261.2g

 

  每次稱量後,倒入底部有許多小孔的圓形蒸茶筒內,透過蒸汽,蒸10-20s到茶葉及濕變軟,含水量增加3%時為好。

 

  蒸茶太久,茶葉會水過多,造成茶葉黃熟,香氣降低,引起霉變。如蒸時太短,蒸汽不足,葉質不易變軟,成型較為困難,即容易產生脫層現象。

 

蒸汽透過葉層既便於壓制成型,又可促進茶葉中糖類、多酚類化合物及色素的轉化。

 

3、揉袋施壓︰

 

  將蒸好的茶葉,倒入三角形圓底小布袋,左手捏緊袋口,右手拿茶,在作業台上輕輕揉轉幾下,將口袋置於茶團中央,袋底朝上,然後用圓柱形小木棒頂住,取出木棒,將茶袋放於碗形鋼模上,用杠杆人力加壓成形。

 

  現下,重慶茶廠沱茶壓制,從稱茶、蒸茶、冷卻定型到包裝都實現了自動化。

 

4、定型乾燥︰

 

  壓制好的沱茶,需經過30min的攤放冷卻、定型,待茶團熱氣散失後,才可脫袋,脫袋後及時用高標紙把茶葉包好,放於烘盤,準備乾燥。

 

  茶葉在烘盤上先冷卻定型8-10h,然後送到烘房。溫度控制在70℃以下,以50℃左右為好,經過30-50h可達乾燥程度。

 

熟普洱散茶加工

 

1、原料付製

 

  毛茶進入加工廠倉庫後,要採取按級歸堆,單級付製,多級收回的原則。

 

  毛茶付製先進行分篩取料,剔除雜質,除去碎片末,以及被帶入條外表的其它粉塵,以孔徑1014毫米篩撈頭,8孔篩割腳,撈頭清除雜質後拼入正茶。

 

2、漚堆

 

1)潮水︰漚堆前以人工噴水對茶葉進行潮水。在毛茶含水率為10%時,加水比例為︰

 

原料等級 加水例比

 

1~2 23~25%

 

3~4 24~25%

 

5~6 25~27%

 

7~8 27~28%

 

9~10 28~32%

 

一般高檔茶(5678級)的潮水量要略比低擋茶(910、級)少,一般高檔茶以25%,低擋茶以30%為宜。

 

   必須看茶潮水,分級發酵,切忌用混合級茶為原料,以免造成發酵不均勻,影響成茶品性。

 

   干季和雨季,由於空氣濕度不同,同一級別茶葉在不同季節,潮濕量也有所不同。干季濕度底應增加水量,雨季應減少水量。一般在正常範圍內增減5%左右即可。噴水時力求霧狀,切忌大水滴,影響品性。噴水應取能食用的清潔冷水,分層噴洒後拌勻,最後漚堆。

 

2)砌堆︰砌堆大小應根據廠房條件而定。在工廠化生產中,一採用大堆發酵,每堆在5公頓至20公頓之間,最好不超過10公頓,潮濕後堆高1~1.5米,砌成長方棱台形,蓋上濕麻布袋或蓬布。

 

3)翻堆︰新發酵砌堆後第二天必須進行翻堆,俗稱翻水,以使漚堆茶葉水份均勻。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必須補水,然後再拌勻成堆。

 

發酵室內要求安裝溫、濕度計,茶堆四周要插溫度計,專人負責記錄濕度變化。

 

  一般每7天翻堆一次,完成發酵需翻堆5~8次。透過翻堆散發熱量,降低茶葉含水率,使發酵均勻。漚堆茶堆中的最佳溫度是40~42`C,極限溫度是62`C(均指茶堆中50厘米深處的溫度)。

 

  根據毛茶的嫩度可適當增減翻堆次數,視發酵場堆溫、濕度及發酵程度靈活掌握。溫度低於40`C大不到理想的發酵效果,高於62`C會出現燒心茶葉,造成葉底不展開、味淡、湯色暗。

 

  翻堆時要主要翻拌均勻,進行解塊,對因潮水不勻水滴過大而結成的大坨塊,應進行手工解塊,盡量減少碎茶。

 

4)起堆︰當發酵時間達到28天時應取樣審評,以確定是否可以起堆。經過幾個翻堆週期後,當茶葉顯現褐紅色,白豪變金黃,茶湯滑口,無強烈苦澀味,湯色紅濃具陳香時,既可起堆。

 

3、乾燥

 

  乾燥宜用室內發酵堆開溝進行通風乾燥。當茶葉水分含量14~20%時,每隔3~5天開一次溝。初期按順序開溝,順序開溝結束後,按反方向進行交叉開溝,如此循環往複至茶葉含水量低於14%,即可起堆進行分篩。

 

  普洱茶乾燥切忌烘干、炒干。晒干盡量少用,在萬不得已時才用,因晒干會增加茶葉耗損5%以上,且品性也下降。

 

4、篩製

 

發酵後的茶葉應進行整形、割腳、除塵等處理。把長短分開、輕重分開、粗細分開。

 

一般圓篩、抖篩及風選線上使用篩孔的配置,按茶葉的老嫩而定,既看茶做茶。根據篩網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篩為正茶、頭茶和腳茶,正茶送揀場待揀,頭子經灑水回潮後解散團塊,腳茶經再分篩處理後製碎茶及末茶。各級別對樣評定,進行分別堆碼。

 

5、揀剔

 

根據樣茶和客戶的不同需求,對各級號頭茶進行揀剔,剔除非茶類夾雜物,如石頭、谷殼等,剔除老梗、長梗、花、果等茶類夾雜物。揀剔驗收合格後分別堆碼待拼配。

 

6、拼配

 

  根據茶葉各花色等級篩號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不同篩號、品性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相互取長補短,顯優隱次,調劑品性,提升質量,保證產品合格及全年產品性量相對穩定,最大限度地提升茶葉的經濟價值。

 

7、包裝

 

  按照拼配通知單逐層勻後,抽樣檢驗水份,按10%的計重標準,計算出每件應稱的重量過磅因稱重,縫包、打包。要求外包上印有︰品名、商標、毛重、淨重、生產廠家名稱、位址,字跡清晰,醒目大方。

 

8、貯運

 

  包裝成件後必須干倉存儲。要求專人管理倉庫倉儲,環境清潔,無霉味。裝運出庫前必須進行質量檢查,標籤、批號和貨物三者符合才能出庫。

 

生普洱散茶的加工

 

    既晒青茶的加工,其工藝流程為殺青──揉捻──晒干。晒青毛茶鮮葉摘較一般的紅綠茶為老,一般為一芽三、四葉或較嫩的對夾葉。

 

  殺青溫度一般掌握在130~150`C左右。殺青可用鐵鍋和滾筒殺青機殺青,待鮮葉由鮮綠為暗綠、芽葉萎軟時即可,殺青時間較烘青綠茶要短。

 

  殺青後用揉捻機揉捻15~20分鐘左右,揉時較短,加壓較輕,待茶汁揉出、茶葉成條時既可下機。解散團塊後,放在簸箕或篾笆中,在太陽光下晒干,即成晒青茶。

 

雲南普洱茶的生產製作程式及工藝

 

    采收後的茶菁經萎凋後殺菁、柔捻、晒干製成晒菁毛茶。此時都是生的普洱茶原料,茶商茶農會依客戶需求而蒸壓成型、大、小、各式形狀、生熟皆可。然而生普洱茶再分級後直接蒸壓而成,等待與期待中慢慢越陳越香,即是此種自然而道地之原味陳年普洱生茶品。熟普洱茶是再經灑水、渥堆、晾干、篩分製成普洱散茶(熟普洱之毛料即告完成)等待蒸壓成型。

 

  

 

    一、采茶菁

 

    早在以前農業社會時期,功利主義較淡薄,采茶時可高唱采茶歌,一心二葉慢慢采56心即放入茶袋籃裡,茶葉不會受損折傷,萎凋殺菁較完整茶質也較佳,反觀當下一些采茶女工以量製價,管他幾心幾葉,實屬可惜。

 

  

 

    二、采茶

 

    采茶之工序較為馬虎,握於手中之茶菁也因過多且折傷,產生壓擠的現象;茶袋中之茶菁過多而透氣不佳,產生上下相壓導致略為熟化;再者茶園采收好之茶菁不宜過久,應盡速撥開萎凋。茶菁萎凋是要借著陽光或熱度,將剛采收好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讓茶葉軟化脫水,當然不宜過度萎凋。所以茶品好壞與否,萎凋工序相形之下顯得非常重要。

 

  

 

    三、殺菁

 

    普洱茶未緊壓成型前是屬於綠茶類,故其殺菁工序不可或缺。殺菁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茶葉停止發酵;目前殺菁大多採用鍋式殺菁(古法為手工翻炒法),因茶菁經萎凋會失去水份但尚未透徹時,利用殺菁的模式,能使茶葉失水均勻的。

 

  

 

    四、揉捻

 

    揉捻需要依據茶菁原料老嫩程度之不同,而做輕重調整,目的在於使茶葉片狀經揉捻成條形或圓珠狀。嫩葉較輕,老葉較重,此時葉菁經殺菁揉捻後體積已經減少大半部了。

 

  

 

    五、晒干

 

    利用陽光將揉捻後的茶菁薄攤開,晒至茶葉含水量約為百分之十左右;沒有陽光時也可用烘干的模式處理,不過利用陽光晒干的茶葉有其特殊的香味。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以「晒干而不能晒燥」為原則。

 

  

 

    六、渥堆

 

    此種方法乃1972年雲南省昆明茶廠研究成功的。渥堆是將製成的晒菁毛茶潑水,使茶葉吸收水份受潮,然後堆成一定的濃度,再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中的刺激性加以熟化;渥堆的輕重是由水的比例、茶的濃度及時間長短來控制。

 

   

 

    七、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