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3-03-19 08:13
依古時種茶,製茶,售茶...而言,茶葉中有樟樹味其實是不佳的喔!但對現代普洱茶擁有的樟樹味,卻是大受歡迎的,而且價值也提高了...
<普洱茶記>清-阮福著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
從清朝阮福的記載,知道古時的茶園所種植的普洱茶樹雖是高碩喬木,也是怕與野草雜木混生,而摻生了草木雜味,危害了普洱茶品味。但是,也有利用混生,改變了茶葉的特性,如台灣宜蘭有某些茶農將土地先種生薑.生薑採收後再改種植茶樹.茶樹長大後收成的茶葉沖泡後都有一股生薑味產生。所以茶樹混生其他植物的環境,可以直接影響茶葉的味道。
“普洱茶和樟腦也產在雲南這地區...茶葉與樟腦產量既多、品質也佳,為滇南重要特產之一。”(《西雙版納文史資料選輯•茶葉專輯》張順高編) “在西雙版納茶區,多為喬木或喬木型態的高大茶樹,有的混生於樟樹林中。” (《中國名茶漫談》亮順師譯,1983年) “西雙版納的茶樹,都是喬木類型的大葉種。茶樹和樟腦樹混合成林...有益的化學成分增加,茶葉品質優異。” (《中國名茶》莊晚芳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雲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高達一二十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的遮蔭機會,在樟樹環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生。如在樟樹枝葉上生有許多小蜘蛛,會垂絲下來,吃掉茶樹上的小綠葉蟬等病蟲。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落地後也會散發青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樹葉落下的樟香氣,並經茶樹根部吸收貯存於葉片中。
雲南大葉種普洱茶,茶性非常強烈濃郁,得到了樟香的摻合,顯現出一種高貴古樸、陽剛亮麗的茶性美。從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認知中,都認同樟香普洱茶,必定來自樟樹林底下的茶園,也必定是從肥沃土地中成長的,可以提供人類生命力量的營養。
靈芝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藥性食物,一般中醫界都認為生長在樟樹上的靈芝,不僅是香氣優美,而且最具醫療功效。近來臺灣地方的樟樹遭人大量盜砍,主要是用於培植靈芝,以提高醫療功效。混生在樟樹林底下的普洱茶,也是具有一定的特異效力的。
由於普洱茶菁的老嫩,所含的樟香濃淡度便有所不同,大約由四等茶菁開始擺脫了荷香的影響,有了較明顯的樟香。六等、七等最壯的茶菁含樟香最強,九等、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葉子,所含樟香漸漸轉淡了。在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濃淡和陳化的長短三方面條件相互影響之下,就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彩多姿的變化,耐人尋味,令人著迷。
青樟香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就是圓茶鐵餅普洱茶,也叫圓鐵,是20世紀50年代雲南大理下關茶廠的產品。那時大理的茶園並不多,也不好, 當時下關茶廠得到前蘇聯的援助,設計了一套全金屬的普洱型茶壓模,於是向猛海茶廠要來了普洱毛茶,而且是最好的四等、五等、六等茶菁,做成了這批團茶鐵餅普洱茶,是一批有著青樟香的上好普洱圓茶。還有20世紀40年代可以興號茶莊生產的一批磚茶,每塊
野樟香普洱茶的茶種比較多,如百年的福元昌號圓茶、20世紀30年代的鼎興號圓茶、同慶號圓茶、宋聘號圓茶以及紅印、綠印圓茶,都是野樟香的極好茶種,野樟香是來自最“壯年”三級、四級茶菁。目前仍留下來紅、藍內飛的鼎興號圓茶,帶有一股飽滿純厚的油樟香,是倚邦普洱茶香最優美的。
淡樟香普洱茶以粗老茶菁製成的最為理想,如陳年的各種緊茶。普洱緊茶都是以粗老茶菁為原料,甚至和製造其他茶所剩下的茶菁混合一塊做成。本身是雲南省納西族的後代,現在是美國普洱茶界代表的楊丹桂女士,她回憶童年時代看見家人做普洱茶,為了應付馬幫商人的需要,隨便采了些老茶葉,連枝帶梗的,甚至還將掉落在地面上不適合做圓茶或散茶的雜老茶菁,掃起來和到一塊,做成一個一個的緊茶,反正西北的兄弟民族,以牛奶或羊奶來沖泡,有普洱茶味就行了!但經過歷史的造化,陳化過程卻改變了緊茶的品茗命運。在早期年代的緊茶,那些原料比較純的生緊茶,如末代生緊茶,有著淡然樟香,風味獨具一格,是普洱茶品茗老手的最愛,也是最典型的淡樟香普洱茶。
野樟香的普洱茶,其陳化貯存過程中,在比較開放空氣流通,且有相當的濕度(未造成黴變)的環境.促使較快速陳化作用,是會轉為淡樟香。在這種情況下造成淡樟香的普洱茶,像有一部分本來是野樟香的無紙綠印圓茶,脫掉筒包竹箬成為單餅,而又貯放在濕度很高的環境中,雖然沒有黴變,但是陳化程度極快速,茶性改變太快,造成了由野樟的茶香轉化成淡樟茶香。可知快速陳化不但會減弱茶香的強度,更會改變了原有的茶香本質。
特別說明:熟茶存放很多年後也會散發出類似木質老化的味道,這味道也被茶葉界的朋友稱為樟香。
相關產品購買網頁:
單片購買頁:
http://www.pcstore.com.tw/daher/M10439850.htm
整筒7+1片=8片購買頁:
http://www.pcstore.com.tw/daher/M10439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