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普洱茶與台地茶,普洱茶的生態環境和樹齡

文章日期:2011-01-10 03:12

人們常說的老茶樹,應是樹齡在30年以上的茶樹。這是因為一株茶樹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形態、生理機能等方面,不斷的起著量和質的變化,直至衰亡,形成了不同時期的茶樹生物學年齡特點。茶樹的成年期,是指從第一次開花結實到出現第一次自然更新時為止。時間較長,受人工栽培刺激的茶樹約2530年,生育條件好的,時間更長。成年期茶樹生育最為旺盛,產量和品性都處於尖峰階段,也是最佳的經濟栽培時期。

台地茶則是指那些運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它們通常樹齡較短,品種較新,由於密植和過多的人工增產干預,茶葉品性上較老樹茶稍遜。

如何區別台地茶與古樹茶
1、台地茶主要品種雲抗1014的側脈在6-9對之間的居多;野生種、群體種多在9-16對之間;
2、古樹茶屬群體種,且種植密度低,因要長期抵熱帶的強降雨,因此多數葉脈強壯鼓出側脈較多,且有隨樹齡增長的趨勢;(這一條比較有參考價值)
3、古樹茶的水溶性果膠大多高於台地茶,有水溶性果膠熟化後形成的鮮甜味和類似煮嫩玉米的甜香;
4、古樹茶的樹脂含量遠高於台地茶,燃燒古樹晒青有油脂燃燒的味道,燃燒台地茶燒棉花,一股燃燒纖維的氣味。

參考普洱茶園的生態環境和樹齡分類

一,按生態環境分
1,原始古茶林︰樹齡1000年以上;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茶樹林,一般胸徑50cm、胸圍160cm、樹高15m、樹齡千年以上。茶樹間距約20~ 50m,每畝約20~30株,畝產10~20kg,極其稀有。雨林中物種繁多,生態原始。

2野化古茶園︰樹齡500~1000年;原始雨林間空地或雨林邊緣,古人種植、但被拋荒數百年,無人看管,逐漸形成了野化趨勢,胸徑30~ 50cm,胸圍100~ 160cm,樹高10m左右,樹齡500~1000年。茶樹間距約8~ 15m,每畝約50~90株,畝產30~ 50kg,極為稀有。人工干預少,野化生態環境。

3,原生態古茶園樹齡300~500;古人種於村寨周遭高山上,地表植物未被除去,多數茶樹胸徑在10~ 35cm,胸圍35~ 110cm,樹高3~ 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茶樹間距約3~ 5m,每畝約120~220株,畝產約50~ 80kg,數量稀有。人工干預少,只進行適當採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農藥、鋤草、不翻地。蕨類、地衣、多種熱帶雨林草本植物共生,生態環境優。

4,生態古茶園樹齡100~200;古人種於村寨周遭高山上,地表植物已被除去,多數茶樹胸徑在10~ 25cm,胸圍35~ 80cm,樹高2.5~ 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茶樹間距約1.5~ 3.5m,每畝約190~400株,畝產約60~ 90kg,數量較少。一定的人工干預,採摘、修剪、施農家肥、偶爾打農藥,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態環境好。

5,近代茶園
樹齡60~100年;1912-1949民國年間,茶樹矮化前,按照道統模式用種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園。多數茶樹胸徑在5~ 15cm,胸圍15~ 50cm,樹高1.5~ 3m,樹齡60~100年。茶樹間距約1.5~ 3m,每畝約200~400株,畝產約60~ 90kg。較多的人工干預,採摘、修剪、施肥、有時打農藥,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態環境較好。
6,現代茶園1949-至今;1949年以後,特別是64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園。樹高60~ 90cm,每畝約3000~4000株,畝產約120~ 190kg。較強的人工干預,採摘、修剪、打農藥,鋤草、翻地。地表土裸露,靠施化肥維持產量,多數現代茶園生態惡劣,物種稀少,近年有向生態化、有機化發展的趨勢。

二,按茶齡分︰
1,千年野生古茶樹樹齡1000年以上;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樹,一般胸徑50cm、胸圍160cm、樹高15m以上、樹齡千年以上,極其稀有。葉大、粗壯、葉脈鼓出,葉緣鋸齒深,葉脈9~16之間,與現代茶園栽種的大葉種葉脈(6-9對之間)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兩葉,一般重0.5~ 1g,是一般古樹茶的三倍重。所製晒青綠茶湯色綠黃,香氣清爽,略帶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與栽培型茶樹香氣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膠豐富,幾乎無苦澀味,滿口潤甜,回甘極其綿長持久。

2,大茶樹樹齡500~1000年;滇南茶區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以上,難以採摘的栽培型古茶樹叫做大茶樹,大茶樹一般都是該茶園樹齡最老的幾棵或是最大的茶樹王。一般情況下,大茶樹胸徑30~ 50cm,胸圍100~ 160cm,樹高5~ 15m左右,樹齡多在500~1000年之間。用大茶樹嫩芽做的晒青綠茶叫做大樹茶就品飲經驗而言,茶樹樹齡越大,生態環境越好,口感就越協調,水溶性果膠、樹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溫潤
原生態古茶樹樹齡300~500;大多胸徑在10~ 35cm,胸圍35~ 110cm,樹高3~ 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由於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園生態良好,儘管樹齡很大,但茶樹未見衰老跡象。所製晒青綠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9~16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微苦微澀,苦澀感在口腔內停留時間很短,大約幾秒鐘。

3,生態古茶樹樹齡100~200;大多胸徑在10~ 25cm,胸圍35~ 80cm,樹高2.5~ 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由於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採摘頻繁,很多生態古茶樹有衰老跡象。所製晒青綠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在9~16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弱苦弱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短,大約十幾秒鐘,與樹齡更大一些的原生態古樹茶較難區分。
4,老茶樹樹齡60~100年;種植於1912-1949民國年間,多數茶樹胸徑在5~ 15cm,胸圍15~ 50cm,樹高1.5~ 3m,樹齡60~100年,不夠100年。所製晒青綠茶芽葉較為粗壯,多數葉脈9~16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有點苦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不長,大約幾十秒鐘,與古樹茶有些難於區分。

5,小茶樹樹齡35~60年;1949-1976年間種植的茶樹,樹齡35~60之間,多數植株樹高80~ 120cm,每畝約1500~2000株。所製晒青綠茶芽葉不甚粗壯,苦澀在口腔內停留時間長,口感的協調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樹茶差。

6,台地茶樹樹齡0~35年;1976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多數植株樹高60~ 90cm,每畝約2000~3000株。所製晒青綠茶,由於施用化肥和密植,產量大,生長週期快,強苦強澀,並且苦澀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與古樹茶口感差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