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渥堆發醇工藝

文章日期:2010-08-23 01:42

普洱茶是雲南傳統名,有悠久的生產和出口歷史,是一種良好的保健飲料,歷來暢銷港、澳和南洋一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近年來,國際上經過醫學臨床驗證,認定普洱茶有消肥減脂的、防治心血管病的某些藥理作用。現在,日、美、英、法等國家的銷量在逐年增加,普洱茶已成為雲南出口茶藥主要口種

    在臺灣,普洱茶的推廣同樣也是日趨活絡,關普洱茶的種種研究、品飲心得正以各種形式,在茶友之間交互流傳。對普洱茶稍有涉獵的茶友都知道,依制作工序的不同,普洱茶可區分為生茶與熟茶兩大熟。由對工序的陌生,所以不少人對熟茶的關鍵技術——堆」存有誤解,甚至把「堆」與「濕倉」劃上等號。為使普洱茶友能對這樣發醇工藝有正確認識,筆者依據中國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中國地學會理事長程啟坤教授、湖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陸啟清教授等專家學者文獻,整理出「堆」的相關理論,希望有助茶友正確認知。

    歷史上,普洱茶的後期發醇(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是在長期儲運過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類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質風格,有越陳越香的特點。  

    1973年,昆明茶廠採取速成以醇的辦法來達到上述品質形成的目的。堆的原理是通過濕熱作用,促進多酚類化全物非酶性自動氧化,轉化茶葉內含物質,減除苦澀味、使滋味變醇,消除青臭氣,發展特殊香氣。  

    堆的場所要求清潔,無異味,無日光直射,室溫保持在25度以上,相對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