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西元1736年,雙獅同慶號(老字號)普洱茶莊歷史

 

 

乾隆元年(1736),同慶號在版納易武開設毛茶加工廠。經過多年的經營,在光緒二十六年以後,同慶號已擠身雲南茶葉界之首,其實力和規模遠遠超過了當時西雙版納的所有茶莊,成為西雙版納乃至雲南最大的茶號1917年,六大茶山的茶商們集資建造連線易武和倚磨者河承天橋,該工程時歷兩年耗銀頗多,而同慶號捐出的銀兩就了建橋總耗銀數的一半。當時的民國政府普思沿邊第六行政分局,就此給同慶號頒發見義勇為嘉獎一塊,同慶號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同慶號在經營普洱茶的茶莊中,最早推行普洱茶六選六棄之精細作法,因此其品質超群,而銷量大增。在上世紀初,同慶號茶葉銷量達到了年銷2000多擔。同慶號把普洱茶銷往國內的同時,也把大量的普洱茶銷往海外。其一部份從易武運寮國、越南萊州轉至河內;一部份運蒙自上火車抵海防轉至香港,再分達東南亞各地。選料精細,加工認真,包裝精美,是八十年前東南亞僑商對同慶號的共同贊益

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商部擇各國通例,參協中外之宜,酌量添改,擬定了《商標註冊試辦章程》28條,《商標註冊細目》23條,於84日上奏,旨頒行。同慶號隨後就向清廷申辦了同慶商標龍馬圖案。帶有同慶商標的龍馬圖案的普洱茶,由於做工精細,立即成為了高品質普洱茶的代名詞,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為了規避市場上越來越多打著龍馬圖案的假同慶號普洱茶,1925年,他們按當時北洋政府頒的《商標法》,又向北洋政府農商部商標局申請了同慶商標雙獅旗圖。無論是同慶號的龍馬圖案還是雙獅旗圖,現已成為所有普洱茶愛好者熟知的標識,成為了中國茶葉史上的瑰寶,永遠載入中華茶文化之史冊。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寇大舉侵華,人民生活處於顛沛流離之中,普洱茶北上的銷路斷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佔領了整個東南亞,普洱茶南下的銷路也斷了,同慶號銷售一落千丈,同慶號不得不於1948年徹底歇業。

大陸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陸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邊疆少數民族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人們在滿足不斷豐富的物質生活之外,還追求新的文化健康生活,普洱茶這一帶著濃郁文化氣息而又久藏深山的健康飲品,才重新在茶界中嶄露頭角,異軍突起。 為了宏揚普洱茶文化,讓廣大消費者重新領略昔日高品位同慶普,西雙版納同慶茶業有限公司於2005年在景洪市成立。同慶茶業有限公司成立的宗旨是:秉承前人、不斷創新,做精做細,在西雙版納這塊沃土上,重現同慶普洱茶的光彩。

 

同慶茶業有限公司遵行前人六選六棄之精細作法,在用料、做工、衛生、包裝上,使新的同慶普洱茶達到了高質量和高品位。同慶茶業有限公司還自投大量資金,對普洱茶的工藝進行研發和創新。公司在普洱茶的陳化發上,採用現代科學,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普洱茶的生產得以更合理和衛生,使普洱茶的品質保持一致。公司的此項發明,己取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批准的專利。

 

同慶茶業有限公司在履行公司的宗旨時,卻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即同慶這一茶葉品牌,早在2004年之前,就被福建的一個茶企業搶注。為此,生養同慶號這塊土地,不能擁有同慶;同慶號普洱茶的原產地,不能在普洱茶上註明同慶商標;消費者只能喝到冠有同慶的鐵觀音,卻不能再領略昔日同慶普洱茶的風采。同慶茶業有限公司認為:同慶的丟失,不僅是一個品牌的丟失,而是西雙版納茶文化的丟失。

 

僅僅為了做茶,可以冠以其他名號,但為了不讓西雙版納這個歷史名號漂泊異鄉,不讓西雙版納這固有的歷史文化品牌再丟失,一定要讓同慶歸到這塊養育他的土地。與此同時,公司向西雙版納州政府作了彙報,州領導明確指示,一定要讓同慶回家,一定要讓西雙版納的文化品牌歸。 經過漫漫一年多的協商、談判,幾經反覆,同慶茶業公司幾乎氣餒。但在州政府的支援下,協商終於峰路轉,在2006721日,同慶茶業有限公司與對方達成了轉讓協議。同慶回家了!“同慶終於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這塊沃土,西雙版納保住了自己的歷史文化品牌。


相關產品展示網頁:

http://www.pcstore.com.tw/daher/M23754970.htm